当前位置:首页 > 漳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admin9个月前 (09-27)漳州产业信息49

  低空俯瞰建设中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陈聪聪 摄

  科技是头部生产力、创新是头部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时指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五年来,三亚市重点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着力推动南繁科技、深海科技、航天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以崖州湾科技城、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为主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三亚高质量发展。

  搭建种业科创平台,为南繁硅谷汇聚先锋力量

  今年春节后,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相继与中国种子集团、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启动了“揭榜挂帅”项目,围绕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探索打造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样板。该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表示,联合启动“揭榜挂帅”项目有助于头部时间把科研成果运用到产业发展中,有效促进形成“企业命题、院校答题、市场评估”的创新创业良好机制。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已拥有17.2万平方米物理空间,配备科研设备7200余台(套),设备资产超过6亿元。22个院士创新团队、123名项目博士后和900余名海南专项研究生汇聚一堂,依托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子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速产生科研成果。

  近年来,三亚市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为核心,打造开放共享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服务南繁硅谷建设。中国种子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种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形成了“检测前端、田间服务、实验室管理、成果转化、经营创收”的种业全产业链条。

  “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统筹现有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打造以海南为中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种子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科技战略力量。

  布局海洋科创集群,为深海科研构建技术体系

  “我们从2020年10月备案,到2021年9月厂房完成竣工验收,实现了启动一年内竣工交付。”招商三亚深海科技城开发有限公司产业经理张乃君表示,得益于崖州湾科技城创新用地模式,以“承诺制”代替“审批制”,以极简审批加速投资建设,招商三亚深海装备产业园项目实现了早开工、早建成。目前,该产业园已经引进了3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初步形成了深海科技产业“小生态”。

  近年来,三亚市锚定打造国际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推动中国船舶集团、招商局集团、哈电集团等多家深海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崖州湾科技城,促进深海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海洋科技产业链条。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浙江大学(海南)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等产业创新共享载体正在加快建设,南山港科考母港已初见雏形。

  2022年,崖州湾载人深潜工程实验室和深海照明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运行,“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先后入驻。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三亚集聚,一个崭新的深海科技新高地正在蓄势崛起。

  建设新兴科创园区,为信息产业提供培育空间

  2022年2月,“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成功发射,目前已成为南海观测的重要环节。“4颗卫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牵头,联合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内多家企业共同研制。”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副总经理刘陶忠介绍。

  近年来,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围绕卫星研发、测控、数据接收与处理、应用开发与运营等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航天航空、海洋科技、空天信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已引进和孵化300余家企业,形成了“北有文昌航天发射,南有三亚卫星应用”的航天产业格局。

  空天信息产业硕果累累,数字经济发展同样欣欣向荣。

  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近年来着力打造三亚市大数据中心、三亚市互联网双创中心、三亚市互联网信息产业基地等平台,积极布局互联网娱乐文创、跨境电商、数字科技核心产业,园区在册企业已超过600家,带动就业5000余人。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吸引重点领域的互联网行业企业和资本进驻,推动产业、资本、人才和信息“四维”融合,建设三亚市数字经济领域标志性产业平台。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如今,三亚已成功落地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年的11家增加到现在的2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旅游胜地三亚,正在把“科创高地”打造成新的城市属性,向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王旭表示,三亚将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用地、建设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提供好政府服务保障,进一步培育高水平科研院所与研发机构,全力推动重点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商会】​上海市安庆商会主题活动——齐聚科创园区共议运营开发

【商会】​上海市安庆商会主题活动——齐聚科创园区共议运营开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商会】 上海市安庆商会主题活动——齐聚科创园区,共议运营开发   1月6日上午,由上海市安庆商会和副会长单位——鸿奇(上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走进天成鸿奇孵化器”交流活动,来自商会24家会员企业的嘉宾走进位于浦东的天成鸿奇科...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技术流”浇灌园区科创金融试验田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技术流”浇灌园区科创金融试验田

  “面对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将以蕞大力度、蕞快速度推进科创业务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夏维淳近日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金融创新及“技术流”模式研讨交流活动上如是说。   夏维淳介绍,科技企业数字化经营体系自年初就列入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必做的10件大事,后续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将以“园区为载体,产业为落脚”搭建园区场景生...

台商投资区:省科技厅来我区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台商投资区:省科技厅来我区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3月3日,省科技厅副厅长游建胜带队来我区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创新研发,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区四级调研员黄天寿陪同调研。   在澳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智谷科技有限公司,游建胜一行实地考察和了解企业研发投入经费、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情况,并肯定了我区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   领导强调,要抓好社会科技投入,营造更好的氛围,...

后疫情时代如何建“全球科创中心”:探索科创园区的高校共建

后疫情时代如何建“全球科创中心”:探索科创园区的高校共建

  后疫情时代如何建“全球科创中心”:探索科创园区的高校共建   饶富杰 朱弘毅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2022年9月,上海。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在美国,新冠疫情已经引发长期性的远程办公趋势以及科创人口和企业的迁移。展望未来,有两种可能。如果新冠疫情是人类即将面临的一系列疾病大流行的开端,那么已经持续了30年的城市复...

园区科创“五问”丨科创企业培育何以领跑?

园区科创“五问”丨科创企业培育何以领跑?

  2021年12月22日至24日,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苏州)举行,全国生物技术、绿色技术领域的136家企业入围,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企业13家,数量占全省62%、全国10%。经过答辩评议,园区7个企业项目入选全国决赛,入选率超过50%,占全国的12.7%。   园区创新资源并不丰富,从乡镇企业起步,到外向型产业集群,除了有比较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外,园区在科教资源...

园区科创“五问”之五丨创新集群活力如何绽放?

园区科创“五问”之五丨创新集群活力如何绽放?

  1月5日,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召开,以“新年头部会”的昂扬姿态,动员全市上下奋力闯出一条以创新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苏州之路。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如何乘势绽放创新集群活力?   聚焦“一区两中心”三大国家级平台建设,园区围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创新集群靶向发力,科技创新矩阵活力焕发、发展态势强劲。2021...

园区科创“五问”之四丨开放创新高地因何崛起?

园区科创“五问”之四丨开放创新高地因何崛起?

  作为我国首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在“全球创新坐标系”中谋划和发展,瞄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做强“走出去、引进来”开放创新“双引擎”,整合全球资源、加强区域互补,提升自主创新优势,近年开放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苏州工业园区自诞生之初便承担着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使命,加之位于长三角、毗邻上海,开放引领优势突出。   多...

园区简介 - 科创城

园区简介 - 科创城

  “互联网+”创星小镇位于软件谷南园核心区,北起秦淮新河,西至岱山,南依牛首山,西接将军山,整个小镇依山磅水,风景秀美。小镇规划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核心面积1平方公里。小镇以产业创新为主体、创业服务为特色、文化休闲为支撑、科技体验为亮点,布局上采用创新产业集群、创业服务平台、科技展示中心和创客社区四大功能区。着力打造“互联网+”创新产业和总部经济名企集聚区,旨在成为集研发、办公、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