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万尾鱼虾苗重磅放流厦门湾生态复苏新篇章
本报漳州讯(特派记者黄树金通讯员刘甦虹张蕾)在生态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漳州市作出了一项重大的生态修复举措。近期,漳州开发区在厦门湾东部后石港区海域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增殖放流活动,成功投放5000万尾鱼苗和虾苗,为区域的海洋生态恢复注入了新鲜活力。
此次放流活动涉及多个鱼种,其中包括备受喜爱的黄鳍鲷、花鲈和黄姑鱼等鱼苗。此外,还投放了日本对虾苗。这场盛大的放流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投放,更是漳州开发区为应对泊位建设围填海带来的生态压力而采取的一项系统性生态修复措施。
作为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重点港区,厦门港后石港区以其作为厦门湾蕞大的深水散杂货码头的地位而闻名。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招商漳州公司的参与,更有龙海海洋与渔业局和自然资源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及相关专家的全程指导,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为了保障放流苗种质量,相关部门按照行业标准对苗种进行了严格的检测评估,漳州市公证处全程监督公证。在4月的这一天,超110万尾黄鳍鲷、花鲈、黄姑鱼苗与超过4900万尾日本对虾苗被顺利放流,创下近年来单次放流规模的新高,显示了漳州在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的坚定决心。
对此,漳州开发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增殖放流活动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科学规划和严谨的步骤。他们将根据各个鱼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规划放流海域,采取分泊位投放的方式,力求蕞大限度地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和生态效益。
在放流前,招商漳州公司组织了专业团队对目标海域进行了深入的比对分析,以确保放流工作的安全和效果。这支团队不仅在苗种的选择上进行了严格把控,同时也制定了详细的放流方案,以驱动厦门湾的生态复苏。同时,放流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海洋爱好者、志愿者和媒体的关注,大家共同参与,记录这一历史性瞬间。
增殖放流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生态修复,更是对漳州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次探索与尝试。随着海洋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未来厦门湾的海洋资源将更加丰富,渔业和旅游等相关经济也将实现更大的发展潜力。
诚然,海洋生态的恢复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合作将是推动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驱动力。此次增殖放流活动的成功实施,展示了漳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前瞻性思考与实践,也为其他沿海城市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未来,随着这样项目的不断推进,厦门湾将成为一个更加生态平衡、资源丰富的海域,让我们共同期待海洋生态的美好未来!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让我们沐浴在自然的清新气息中,看到生态修复的希望之光,唯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在这片海域中自由游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