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旧厂房获新生机地标馆成“新地标”
位于云霄下河电商文创园的地标馆成为广大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连日来,位于云霄下河电商文创园的地标馆成为广大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馆内汇聚的40枚地理标志产品及众多农副产品令人眼界大开,沉醉于“舌尖上的云霄”。
“年初以来,地标馆累计接待了研学、团建等文旅活动200多场次,现已成为外地游客寻味云霄的必到之处。这样高人气高流量的观展场面,前些年我们谁也不曾预料到。”对比今昔,地标馆运营负责人汤锦璋十分感慨。从服务工业到深耕“三农”,从厂房闲置到电商聚集,从人气逐渐凋敝到地标文化名片,汤锦璋的创业版图在数年间发生了巨大转变。
2009年,下河乡利用城郊接合部优势,规划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汤锦璋相中交通便利的世坂村周边地块,投建通用厂房近3万平方米。然而,受行业市场不景气、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等多重因素影响,这些出租厂房空置率不断上升,到2017年甚至超过一半,腾笼换鸟势在必行。
也正是这一年,云霄在品牌强农、商标富农上不断发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申报力度,30多枚注册地标产品数量在全市领跑。这让汤锦璋看到了机遇,“以地标产品为纽带,能与广大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助力家乡农优特产品运得出、卖得好。”汤锦璋将共富跑道锁定在地标农产品,决定巧用“旧巢”引“新凤”,定位打造综合性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及电商物流产业集聚区,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为家乡加快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凭着敏锐商业嗅觉和浓烈乡土情怀,汤锦璋明确“地标+电商+文创+品牌”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政企合作,盘活闲置厂房,布局电商文创园,“开笼引凤”招引30多家电商、供应链、物流等产业链配套企业抱团发展。此外,他还投入200万元用于沿街4000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提升改造,打造出地标产品文创展示厅,进一步汇名气、引人气、聚商气;注册了“开漳印象”品牌,与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大宗农产品购销合作;投入约400万元建设农产品加工包装生产线,研发推出十余款农特产深加工“爆款”。
龙头企业领跑在前,政策扶持不断加码。自2020年起,云霄县委、县政府聚力擦亮“全国地标头部县”金招牌。一方面,先后完成和田路、金霞路“白改黑”,世坂桥拓宽等交通项目,使城市东南和西北向货畅其流,加速下河电商文创园周边地块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开展创建全国地标产品示范基地专项行动,成立地理标志产业协会,促成云霄地标馆建设与园区地标产品文创展示厅资源无缝对接,以点带面做大地理标志“蛋糕”。
“有了政策活水的注入和职能部门的指导,电商文创园对云霄地标农产品产业化研究更加系统深入,了解本土地标文化、服务家乡地标产业的生力军也越来越多了。”汤锦璋的妻子方惠云如今已成为地标馆义务讲解员,她表示,下半年,园区电商众创空间建设将不断发力,把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共享直播间等配套服务平台与地标馆运营相结合,免费为云霄返乡大学生、本土新农人等群体提供创业硬件支持,为地标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推进乡村振兴输送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刘长乐 林 堃 李 伟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