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彝绣“织”就幸福路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彝绣“织”就幸福路
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彝绣“织”就幸福路
近年来,楚雄州坚持保护传承并重、优势特色并举,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潜力,将彝绣从“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全力构建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链条,彝绣产业正发展成为支撑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文化产业。
在位于楚雄彝人古镇的云南彝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彝绣展馆,色彩明丽的彝族服饰,融合时尚理念设计出的饰品、挎包和居家用品琳琅满目,公司总经理张丽琼和设计师正在为新作品的开发设计忙碌着。
云南彝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楚雄州彝绣协会副会长 张丽琼
目前,我们和福建这边正在合作的一个就是盘金秀,再一个就是妈祖文化和楚雄彝绣联名推出的妈祖论坛上用的公文包,因为福建这边的订单一个就是量比较大,再就是非常稳定,我们企业通过对绣娘的培训以后,绣娘在家里边就可以完成这些订单,他们的收入也会大大地增加 。
张丽琼告诉记者,如今能有更多的机会与省外发达地区的文化企业互动合作,多亏了楚雄州党委政府对彝绣产业的用心扶持。这几年,楚雄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和“走出去招商”的指示要求,以及落实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和“三个工作法”的要求,积极组织赴上海、福建等地开展招商合作洽谈,开拓彝绣市场。
云南彝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楚雄州彝绣协会副会长 张丽琼
楚雄州委州政府非常重视楚雄州彝绣产业的发展,先后两次带着楚雄州的彝绣企业,到了福建的莆田漳州进行招商引资推介,达成了很多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这样就解决了我们企业的后顾之忧,让我们非常有信心,让我们的绣娘有了更稳定的收入 。
随着订单数量的持续增加,云南彝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实现了突破和发展,今年1到9月,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560多万元,每年可带动130多名绣娘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在公司的阳光绣坊,残疾绣娘黄永兰飞针走线、技艺娴熟地完成着每天的刺绣订单,在这里,她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也用自己的巧手“绣”出了不一样的新生活。
云南彝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残疾绣娘 黄永兰
自从学会了这个彝绣,掌握了这个技能以后,每个月都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能够养活自己,减轻了家里面的负担,也很满足。
如今,随着以云南彝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彝绣企业的迅速崛起,楚雄州彝绣产业的发展路子越来越宽,打响了“咪依噜”、“纳苏”、“七彩彝绣”、“彝家公社”等一批彝绣品牌,产值从2012年的0.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亿元,增长10倍。截至今年9月,全州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12户,带动绣娘5.7万人,人均年收入可达2至4万元,越来越多的绣娘用一双巧手“织”就了幸福路。
这几年,楚雄州抢抓机遇,强化产业保障机制,成立彝绣产业联盟,跨区域整合彝绣资源要素,打造公共区域品牌,开发手工刺绣地理标志,打造彝绣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做大做优彝绣订单。与漳州市漳绣企业签订合作5年、每年1000万元以上的订单,将带动全州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021年的2亿元增加到今年的4亿元,到2023年突破6亿元,带动近万名绣娘人均增收7000元,推动楚雄州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3大转变,以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楚雄州广播电视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