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产业招商建功富美漳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助力产业招商、共促漳州发展”座谈会发言摘要
7月22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助力产业招商、共促漳州发展”座谈会在漳州宾馆举行,拉开我市人大、政协首次联合开展“助力产业招商、共促漳州发展”系列活动的序幕。会上,来自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们纷纷畅所欲言,分享自身投资体会,积极为招商引资建言献策,并一致表示,要自觉当好漳州招商引资的宣传员、战斗员、服务员和监督员,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中体现代表、委员担当,积极贡献人大、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总商会副会长吴志民:
做好招商引资“助推者”当好推介漳州“宣传员”
在多年与全国各地客商的工作对接中,我们发现“大平台招商(第三方平台招商)”“特色+优势”招商、“以商招商”这三种模式比较适合新形势下漳州的招商工作。目前全市掀起新一轮抓招商引资、促项目开工热潮,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要积极作为,加强调查研究、监督推动,及时反映企业所想所需所急,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在做好招商引资“助推者”的同时,我们还要自觉担当起宣传漳州、推介漳州的责任,讲好漳州故事、展示漳州风采,大力宣传推介漳州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把漳州的产业定位、优惠政策、发展潜力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漳州投资兴业、更多的人才助力漳州建设发展。⊙本报记者蔡柳楠林颖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杨龙辉:
市委确定第三季度主题为“产业大招商攻坚”,市人大、政协党组立即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助力产业招商、共促漳州发展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市人大、政协党组响应市委号召,凝聚智慧力量,服务发展大局的责任和担当。市工商联作为市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助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产业招商、共促漳州发展责无旁贷。作为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我将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优势和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优化与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的联合招商工作机制,围绕“9+5”产业集群,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力争在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上实现突破,助力漳州产业大招商,共促漳州大发展。⊙本报记者沈昊鹏
省人大代表、焙之道食品(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薛从福:
促进强“链”补“链”加强行业协作
漳州的食品产业基础好、投资环境好、人才政策好,生态建设和营商环境都非常优秀,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全力发展“四大经济”,让漳州变得更有魅力。如何加快产业招商?我认为,不仅要推动以商招商、促进强“链”补“链”,还要加大宣传推介、做大园区平台。作为人大代表,我们更要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响应招商政策,聚焦行业资源,利用平台和渠道优势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作,大力推荐知名品牌和规模食品企业到漳州投资兴业。同时,发挥自身的产业供应链优势,积极协助解决客商在考察、建设、投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继续促进漳州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蔡柳楠林颖
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漳州商会会长吴金容:
从这几年回乡创业的亲身经历来看,我感到漳州的投资政策好、公共服务好、营商环境好,希望这些政策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优化,满足各时期企业家回乡投资的心理愿望;同时,也希望我市在行政审批上继续实施减项目、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进一步营造更加便捷、更加清廉的投资环境。作为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漳州商会会长,我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9+5”千百亿产业集群目标,依托政协和商会平台,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政协委员和政府招商顾问、引才大使的作用,努力在产业引进、金融服务、宣传推介、招才引智等方面献计出力,协助做好“双招双引”工作,吸引更多企业来漳投资兴业。⊙本报记者沈昊鹏
市人大代表、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洪立颖:
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全市招商引资热潮,做好招商引资的担当者、推介者和建言者,切实做到市委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代表就响应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我们要深入企业,多方查找我市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不足;走进基层、下到一线,广泛征求、认真梳理人民群众、项目业主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呼声期盼,踊跃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我们还要认真参加市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活动,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效,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漳州投资兴业。⊙本报记者蔡柳楠林颖
市政协委员、漳州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黄志刚:
“一对一”精准投资“短平快”专题招商
电子信息产业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培育的千百亿产业集群之一。作为市政协委员,也是在漳州本地扎根成长起来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从业者,我十分乐意为漳州电子信息产业引办一些上下游配套企业,做大做强漳州电子信息产业。目前,电子元器件配套链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本地区电子基础供应链研发制造型企业比较少。建议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针对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制定“一对一”精准投资促进专项方案,因时因地“短平快”开展小规模专题招商,并结合漳州实际情况制定特殊财税支持等政策,招进一批“小而美”的芯片和传感器设计应用类型公司,带动电子信息产业链配套发展,促进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更上新台阶。⊙本报记者沈昊鹏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