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正塑胶:紧抓市场机遇、严控发展风险在疫情下逆势增长!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博正塑胶:紧抓市场机遇、严控发展风险,在疫情下逆势增长!
疫情下的塑企如何挺过难关,焕发新的生机?位于福建南靖的博正塑胶(漳州)有限公司(下称“博正塑胶”),逆疫情而增长,他们生产的CPP薄膜,广受市场欢迎。这其中有哪些奥秘?他们又有哪些异于其他企业的要素呢?近日,《专塑面对面》走进博正塑胶,听取创始人杨隆明讲述公司发展中独有的“市场观”及风险管控体系。
艰辛创业路:贷款创业,不放弃终得收获!
博正塑胶的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漳州市华乐塑胶彩印有限公司(下称“华乐塑胶”),公司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创立于1997年的华乐塑业在行业具有不小的知名度
1997年,中学毕业后的杨隆明深受朋友“下海办厂”的启发,下定决心开班自己的工厂。然而,他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而且家里也没能给予多大的支持。为了获得创业资金,他将将舅舅在漳州市区买的房子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30万元。
购买设备、采购原料、租借厂房……100多平方的厂房、8名员工组建的生产式小作坊逐步搭建起来,确定了生产吹膜包装材料。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不懂材料配方、对设备也不了解,产出的产品不合格,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就这样,半年多的运转,公司亏了近60万元。
回想起当年的创业经历,杨隆明感慨良多:“真的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他说,在那艰难时刻,“放弃”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也所幸,蕞终在亲朋的帮扶下,杨隆明不仅没有放弃,自己的小生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成功的奥秘:抓住“运气”,然后努力去干
逐渐摸透发展规律的杨隆明,事业也逐渐扩大,他也开始进行更大的谋篇布局,从小作坊到大作坊再到租借大厂房,营业额得到飞速提升。在2008年,博正塑胶应运而生。再到如今,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50多名员工,6万多平方厂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流延膜包装企业,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产品方面,也从原本的吹膜扩增了流延膜。
谈及二十多年来公司发展的经验,杨隆明没有将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能力。如同公司稳步成长的步伐,杨隆明认为只是公司善于抓住“运气”罢了,而这“运气”也正是市场机遇。
“90年代末期到00年代,正值膜材制品企业发展高峰,漳州龙海的食品企业、彩印厂发展迅猛”,杨隆明说,正是看到了近在咫尺的吹膜包装市场,自己便全身心投入膜材行业。而后,吹膜包装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而此时,杨隆明也看到了另一个市场风口——流延膜包装材料,于是,博正塑胶便诞生了。从蕞初的1条产线条产线万吨。
除了“运气”,制造型企业的“实干”精神同样十分重要。为了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博正塑胶为员工提供了员工宿舍、食堂,生活环境十分温馨。杨隆明说,做实业就必须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踏实做事。如同杨隆明的实诚精干,博正塑胶同样以“实干稳重”被业内熟知。正是在此基础上,公司生产的流延膜产品具有热封低、强度高的优点,广受欢迎。
发展规划:坚持独特的市场定位,做好中高端优质产品
运气往往更眷顾有准备的人。在2020年疫情席卷至今,博正并没有因疫情而停止发展。相反,他们增加了工人。杨隆明说,相比正常时期,人们在疫情期间会更多地囤积面包、零食等食物,这正是隐形中的风口。
在发展中,博正塑胶不仅聚焦于食品行业的CPP加滑符合制袋型、CPP大摩擦自动包卷膜、CPP大摩擦自动包充气卷、CPP镀铝膜等,也更多地将产品覆盖到卫材行业,如CPP纸巾膜、CPP消光膜、CPP蒸煮膜等。杨隆明说,公司如今的发展,也很大程度得益于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公司积极引入德国进口流延设备,具备30吨+/台的产能。未来,公司也将继续坚持品质为先的理念,研发更多中高端优质膜材。
相比市场上多数企业积极开拓大型客户,博正塑胶则将客户目标定位在数量更多的中小企业。杨隆明认为,中小企业数量多、遍布广,他们的交易流程也相对简单,同这类企业交易不仅能让自家产品有更广阔的推广范围,也避免了将“鸡蛋放在少数几个篮子”的风险。
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博正塑胶正在规划扩建二期、三期厂区。未来,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杨隆明也计划着给员工分配一定的股份,以此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