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保护土质 2020年基本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2017年底前示范推广施用有机肥33万亩 ●建设覆盖全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到2020年全市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健全
保护土质是我市“三铁治污、提升三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日,漳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出炉,提出到2020年,全市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健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方案提出,要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今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在现有调查和监测工作基础上,以耕地、园地等农用地和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查明耕地、园地等农用地和饮用水源地土壤污染的分布,分析土壤污染对农产品、饮用水质量的影响,组织编制《漳州市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估报告》,2018年底前完成;同时,按照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的原则,科学设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以耕地、园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点工业园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周边为重点,根据土壤监测点位布设要求,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省控监测点位设置,建设覆盖全市、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并按照国家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2017年底前完成国控监测点位设置;2020年底前实现监测点位市域范围全覆盖。
方案还明确,整合环保、农业、国土等现有土壤监测数据,统筹土壤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网络,优化监测数据采集流程,力争2018年底前建成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方案提出,要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引导农业可持续化发展。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依托各地农业特色产业,2017年底前示范推广施用有机肥(含商品有机肥)33万亩。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有机肥养分还田率达到6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
加强农药包装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置管理,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自2017年起,选择水稻主产区(漳浦、云霄)、蔬菜主产区(龙海、漳浦、南靖、平和、诏安)、水果优势产区(长泰、漳浦、诏安、云霄、平和、华安)和茶叶主产区(华安、南靖、平和、诏安)开展试点工作;到2020年,力争实现上述农产品主产区全覆盖,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
工业方面,要强化工业企业及园区土壤环境监管。根据辖区内工业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2017年底前,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监测结果向所在地环保部门备案。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每3年对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区域至少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及时上传省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
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环保局网站、“漳州环境”微信公众号等进行监督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查结果,适时公布全市及各设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实行有奖举报,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环保局网站、“漳州环境”微信公众号以及信函、电子邮件等途径,对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在福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语言为美丽福州发声,讲述闽都文化魅力,传递跨越时空的感动,让世界爱上福州这座城。
来自福州第十四中学的英语老师带领同学们用活英语,积极参与志愿讲解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闽都故事。
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关于对高、中风险地区入(返)榕人员健康管理的通告(第60期)
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关于在四城区再次增设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公告
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关于对高、中风险地区入(返)榕人员健康管理的通告(第57期)
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关于对高、中风险地区入(返)榕人员健康管理的通告(第56期)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