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及漳浦县2019年概况介绍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是海峡西岸城市之一,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府地,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城区为芗城区、龙文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鹰厦铁路、福厦高铁交汇的重要枢纽地区、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全市常住人口约510万人,漳州市2018年GDP总量接近4千亿元,全省排名第四,增速更是达到10.77%,高居全省第二位。
福厦(漳)高铁是全国首条跨海高铁,预计2022年贯通,漳州段经台商投资区、龙海市、高新区。
城市发展目标:以“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为引领,建设“创业创新的活力漳州,又富又美的幸福漳州,秀丽宜居的田园都市,文明和谐的生态之城”,打造更加开放、漳台深度融合、与厦门联动发展的新兴生态港口工贸城市。推进“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三城融合;建设“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的美丽漳州;使漳州成为“全国地级市先锋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海峡产业合作先行区”。
城市性质:海峡两岸合作先行区,海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的田园都市。
城市职能:重要战略性临港产业基地;国家级交通枢纽;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全面对台、漳厦同城、拥江达海、区划调整、产城一体、设施完善。
规划人口:。规划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53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4%。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55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5%。
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5万人,农村人口5万人。中心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87平方公里。
漳州市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东山岛经济区域四大产城良性互动的经济增长极,支撑全市更好更快发展。
201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47.63亿元,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2.06亿元,增长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8.75亿元,增长7.2%;规模工业增加值1531.6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2604.39亿元,增长11.4%;外贸出口533.85亿元,增长4.2%;实际利用外资4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6亿元,增长13.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97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6元,增长9.1%;城镇登记失业率2.5%;人口自然增长率8.5‰。
近年来,漳州市通过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培育发展了一批重点产业和产业基地,确立了石化工业、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和特殊钢铁四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四大战略产业。
农业开发方面,全市已形成水果、花卉、蔬菜、食用菌、水产品、畜禽、饮料和香料等8大出口创汇基地。
工业方面,全市培育壮大了一批工业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了以食品、电力、机械、电子、家电、制药等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有漳州发展、龙溪股份、片仔癀药业等三家上市公司,拥有片仔癀、万利达等2个全国驰名商标,22个省级著名商标,36个名牌产品。
至2003年4月,全市已累计批办台资项目1664家,合同利用台资66.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4.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三资企业数的47.2%、合同外资额的54.3%、实际利用外资的57%。引进台资大项目和特大项目不断增加,其中投资上千万美元有94家,上亿美元有3家。在台湾百家大企业和上市公司中,已有台塑、灿坤、统一、泰山、天福等在我市投资办厂。全市累计引进农业台资企业731家,占全国总数的1/10,农业实际利用台资6.35亿美元,占全省的1/3强。
漳浦,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全县辖21个乡镇、10个农林盐茶场,陆域面积2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6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89万。
--全国石化基地。古雷港区是福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全国唯一的台湾石化产业园和国家级重要临港石化产业基地。2020年石化产值预计超过3000亿元。
--临港工业大县。海岸线个优良海湾和许多天然港湾,具备发展临港工业的独特优势。除古雷港区外,已规划建设绥安工业区、万安产业园、等园区,先后引进大唐集团等重大项目,培育形成光伏玻璃、五金皮革、船舶修造、风力发电等产业集群。
--对台合作前沿。在2300多万台湾同胞中,漳浦籍占200多万,全县累计批准台资企业600多家,实际到资超12亿美元,是我省台商投资密集的县份之一。我县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观光胜地。漳浦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了黄道周、两帝师蔡新、蔡世远、蓝氏三杰等著名历史人物,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大车鼓、竹马戏、剪纸艺术、妈祖文化等古老民俗流光溢彩。拥有5处国家4A级景区,是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百强目的地,是省级优秀旅游县和省级生态县。
--海西滨海新城。围绕漳州次中心城市的定位,坚持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发展,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宜业滨海城市,县城区面积远期扩大到168平方公里。厦门港南岸漳浦片区面积756.7平方公里,总投资200亿元的漳浦海岸新城项目和总投资正加快推进,将建设成集大型娱乐项目、金融商务、高级酒店群、商住、旅游休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组团。
总体发展目标:美丽金漳浦、山海绿家园。海西重要四基地;漳州跨越新典范;石化特色产业区;海滨生态宜居城。
城市性质职能:漳浦县为漳州市区域次中心,以石化产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滨海园林城市。漳浦县中心城区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域交通枢纽;县域产业服务基地;县域休闲旅游服务基地;生态和特色居住区。
城镇人口规划: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约3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4.0平方公里;2030年约为4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52.60平方公里。
2018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249亿元、增长20.3%,规模工业总产值345.6亿元、增长9.4%,规模工业增加值97.8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7.9亿元、增长20.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亿元、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5亿元、增长12.7%,实际利用外资3亿元,出口总值48.1亿元、增长13.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26元、增长
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90元、增长9.3%。产业发展层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
产业格局“1+6+1”重点产业格局在“两区”(古雷石化产业区与漳浦经济开发区)工业整体架构下,以石化产业为龙头,积极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家居木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继续提升传统优势轻工业,形成“1+6+1”的工业产业体系。“4+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四大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中高端房地产业、现代商贸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