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开发区华丽“蝶变”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大港
辽宁:开辟大连港、锦州港等港口与圣彼得堡港等新的海..
河北港口集团代表团赴越南、泰国开展推介活动
增长18.4%!前三季度江门辖区集装箱吞吐量达17..
南通率先完成9家港口普货企业全面“健康体检” 对所..
今年前10个月江阴港货物吞吐量稳定增长
1-10月徐州港货物吞吐量增幅达17.8%
安徽省港口运营集团:前三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逆势增长..
宁波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 象山港、石浦港区将..
山东将着力构建内河港口体系,明确以济宁港为核心
共促零碳未来:业内聚焦港航绿色低碳转型
漳州开发区华丽“蝶变” 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大港
中国港口网 2012/12/24 11:06:00
台海网12月2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王龙祥 郭钦转 沈华铃 通讯员 吴继聪 薛志旺 文/图)漳州开发区天然拥有优越的港口条件,它位于九龙江出海口,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东临台湾岛,拥有自然岸线公里,这里湾阔水深、浪轻淤微,其中-8米以下深水岸线公里,可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设计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这是造物主恩赐的礼物。
20年前,这里是一个不起眼的闽南小渔村,停靠的只是小木船、小机帆船。20年后,漳州开发区港口吊机林立、船舶纷至沓来,一派国际现代化港口的发展之势。一个现代化的大港,正引领着漳州开发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破浪前行。
和蛇口工业区一样,漳州开发区的建设也是从建设、发展港口开始。漳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漳州招商局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午告诉导报记者,漳州开发区的港口1993年开始建设,1996年开港,2000年成立漳州招商局码头有限公司,开山填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3年11月10日,招银港区头部个码头3#泊位3.5万吨多用途码头开工建设,这是招银港区蕞早的泊位,岸线米长,却按照现代化港口码头的要求而建设。此后,漳州开发区始终把港口作为发展的龙头,实施依港兴区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港口建设与发展,港口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7年初,而立之年的刘涛从东北老家调到闽南一隅,负责漳州招商局码头公司前身——— 港务局的生产调度工作。他回忆道,“唯一的小泊位,周围是十多座山,码头只有一小块平地,四十来号人每天走山路回到南炮台的板房宿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1996年8月,漳州开发区招银港区被交通部列为首批对台直航口岸;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对金门、马祖、澎湖货运直航;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从2002年1月1日起对外国船舶开放。
而今,这里吊机林立,停靠的是来自不同国籍的货轮,承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刘涛已是漳州招商局码头公司操作部经理,漳州招商局码头也发展成为拥有10个泊位、年吞吐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20多亿资产的颇具规模的公司。
今年年底,招银港区还将投入使用两个4万吨级的重力式码头、一个5万吨级杂货泊位,漳州开发区港口吞吐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准确定位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
近年来,国际经济遭遇寒流,各地的港口物流业都遇到了发展困难,而漳州开发区港口物流却一直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2011年,漳州招商局码头有限公司实现利润5340万,而今年,预计利润更是能达到7000万,这得益于港口物流正确的经营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战略。
目前,招银港区已经形成粮食、木材、钢材、砂石和集装箱五大货种,成为福建省蕞大的粮食、木材、钢材集散地。这种格局,是漳州开发区港口为自己在厦门湾区域精心选择的一种定位。
李宏午说,“我们应该为厦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做点什么,为厦漳泉同城化做点什么”。他表示,与厦门湾北岸实现差异化发展是一个指导思想,特别是在货种的选择上,要与厦门湾其他港口的功能有所区别。结合整个区域的产业布局情况,通过价格手段,漳州开发区港口将货种主要集中在了粮食、木材、钢材等货物上,并且尽量做到散来散走,进一步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
漳州开发区港口的差异化经营,不仅配合了整个厦门湾区域的发展要求,也为自身找到了一片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据李宏午介绍,如今,招银港区的粮食吞吐量为福建省港口之蕞,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 “厦门湾国际物流园区散粮中转基地”,2012年,港区粮食年吞吐量超400万吨。另外,今年招银港区木材的进口210万方,在全国港口都名列前茅。辐射带动影响厦门湾产业结构
漳州开发区港口对整个厦门湾大区域的产业结构也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李宏午说:“招商局集团作为中央国资委的下属企业,除了追求利润,还要为当地的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港口运输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货运船舶的吨位越大,每吨货物的平均成本就越低。李宏午举粮食运输为例,“2012年,招银港粮食运输量达400多万吨,来年还能增加。而回想当初,从东北海运粮食到福建,成本比到广东还要高,就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大船停靠的港口条件。”
“因为大的码头不断建设,现在我们接泊的船型,都在3万吨以上。”李宏午自豪地介绍,明年还将从3万吨发展到5万吨。如今,从东北到福建、广东的粮食运输成本已基本持平,有时候到福建省甚至更便宜一点,毕竟福建比广东离产粮区更近。
而这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饲料加工产业的发展,李宏午说,“特别是2008年、2009年、2010年,周边的饲料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起来了,并且还在不断增加,连许多广东的饲料加工企业也纷纷北移入闽。”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