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让盐碱地稻花飘香-新华网
眼下,位于漳州市诏安县桥东镇仙塘村的350亩盐碱地水稻种植生产示范片正值抽穗扬花期,微风吹拂,稻浪掀起层层涟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稻花香。
谁能想到,如今的美丽稻田曾经是一片芦苇、海草丛生的盐碱化耕地。“原先这里的土地盐度有7度多,经过治理现仅有1度左右。”诏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朱烈光介绍,仙塘村红旗埭距离诏安县东溪出海口仅100多米,受海水常年倒灌影响,造成农民弃耕,耕地抛荒多年,部分土地盐碱化十分严重,农作物难以生长。
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扩大粮食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今年年初,诏安县委、县政府响应漳州市委、市政府“挖掘盐碱地种粮,新增种粮面积”的号召,全力推动桥东镇仙塘村红旗埭盐碱地改造工程,通过挖除杂草、平整土地、疏浚排灌沟渠,让盐碱地旧貌换新颜。
洗盐排碱,是治理盐碱地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桥东镇疏浚排灌渠2公里,从东溪引来淡水,灌溉盐碱地,有效降低土壤盐度。
今年4月初,诏安县农业农村局采取集中育秧、统一插秧、统一管理的方式,在此打造了350亩盐碱地水稻种植生产示范片,引进固广油占、广红3号、南桂占3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
“这几个品种适合于土地盐度3度的土壤环境生长,推广盐碱地种粮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也可以改良盐碱地的土壤结构,有利于以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朱烈光说。
在水稻日常管理中,为确保土地盐度保持在合理区间,负责稻田管理的仙塘村安排4名水利管理人员根据潮汐规律开放水坝闸门调节淡水排灌。每天通过涨潮灌溉、退潮排水的方式来达到洗盐的目的,同时避免海水倒灌。“这片土地少则抛荒两三年,多则十年以上,如今再现生机着实不容易。我们将加强田间管理,让示范片种出成效。”仙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涂秀福说。
“除了种植3个耐盐碱品种外,我们还引进种植了常规杂交水稻甬优4949,计划通过研究这4个品种的生育期、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等,对比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朱烈光说。
诏安县开展盐碱地水稻种植生产示范,是漳州市推广盐碱地种植水稻的一个生动实践。今年,漳州市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诏安、漳浦、云霄和龙海四地为试点,因地制宜加强盐碱地改造提升,推动撂荒盐碱地复耕复种,让盐碱地变成丰收田。(记者 李妙珠)
南方部分地区积极开展防汛抢险救灾
厦门:端午假期举办四国篮球俱乐部争霸赛
福建武夷山:如画武夷 风光秀丽
全国部分地区2023年高考结束
福建漳州:“数智”养殖 电力护航
2023年厦门市全民健身季拉开帷幕
福建高速首个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成功
闽昌两地企业签订1.85亿元产销合作协议
福建省举行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
福州四城区义务教育招生办法公布
海创会将举行 20年累计带动社会投资超9000亿元
福建省十部门联合发文:九条措施推进电动福建建设
如何缴存?有何利好?住房公积金那些事你得了解
海创会将于18日—22日在榕举行 20年累计带动社会投资超9000亿元
明清漳州窑外销瓷长这样 当时就是“国货之光”
组图|两岸少儿共绘“光阴的故事”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视频:非遗展演里的精彩福建
福建真的是“吃货天堂” 这些“非遗”都能吃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漳州启动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暨漳州闽南文化周
千城百县看中国|福建漳州:育好河鲀苗
全国爱眼日丨眼睛“缺水”怎么办 这些“护眼招”可以一试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