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坤工业园“上天入地”论英雄
一座二十年历史的老工业园区如何突围,漳州台商区坚定向“亩产”要效益
时间回拨到20年前。当时由漳州市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灿坤工业园拔地而起,吸引了灿坤集团入驻其中,也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到这里投资兴业。一直以来,这座工业园就以“小家电新型制造基地”在业界闻名,企业产品远销海外,员工人数一度近3万,带动了整个片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早期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在土地利用效率、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如何优化提升土地利用率、带动亩产效益稳步提升成了摆在灿坤工业园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直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促使我们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脚步,以应对工业发展新形势。”经发集团资产管理部黄俊炜向记者算起了经济账,蕞近市里也相继印发《漳州市存量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评价和结果运用实施方案》《漳州市促进存量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若干措施》,坚定了台商投资区节约集约、盘活利用土地资源的信心,
“只有这样才能让亩均论英雄真正落地实施。”
基于此,一段时间以来当地全面启动灿坤工业园提升改造,计划改造提升园区用地约1600亩,对现有厂房进行提升改造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规划建设教育、文化设施及人才公寓等,打造智慧产业园区。
“转变原先摊大饼式发展模式,倒逼企业通过厂房上天入地腾笼换鸟等方式,让每一寸土地活起来,届时将大大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和亩均税收等,努力走出一条破土重生的突围之路。”黄俊炜说道。
为加快工业园提升改造进度,经发集团头部时间成立提升改造小组,根据工作需要组成30多人的团队,及时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推动提升改造计划按序时进行。“我们小组坚持每周一会一碰头的工作机制,积极通过与相关部门、企业的对接,开展好前期摸底、规划等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加快后期项目实施奠定扎实基础。”经发集团办公室主任蔡俊兴介绍道。
未来,改造后的灿坤工业园将紧扣全市“9+5”千百亿产业集群和台商区“四大三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以亩产、效益、能耗、环境论英雄的综合评价导向,精准绘制园区产业招商图谱,集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发挥工业园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使各园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集群效益发挥更加明显,不断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比。
责任编辑:吴鹏举 林 堃 郑斯楠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