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农业农村局等六部门关于推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推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机、兰花)产业园建设工作,加强产业园建设管理,加快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步伐,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设立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农综〔2019〕156号)以及《福建省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意见》(福建省惠台66条)文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产业园主体作用,利用海峡论坛、“98投洽会”、农博会花博会等各种经贸活动,加强产业交流合作,采取******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并通过土地地价优惠和项目建设补助等措施,精准引进一批产业链缺失项目、延伸项目,以及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台湾企业进驻园区投资兴业,促进产业聚集。对集约用地的鼓励类台商投资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蕞低标准的70%执行。对产业园区内的建设项目用林审核审批,开通绿色通道、便捷办理。在产业园内的种植设施及辅助设施用地,可参照《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规范和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闽自然资发〔2020〕43号)执行。
二、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将产业园建设纳入市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市县两级专项扶持资金向产业园倾斜,每年筛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建设项目,优先申报、优先支持,重点在水利、农村电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旅游、城乡物流等领域,促进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为产业园发展提供支撑。鼓励有条件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建立星创天地等创业基地,打造集科技示范、创业孵化、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园区。开展银企对接,简化融资手续,创新融资抵押方式,加大对园区的产业信贷支持力度,解决台企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增强金融对林业发展的******能力,林业贷款的期限蕞长可达10年,并给予利率优惠。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工信局、科技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台港澳办,漳浦县、南靖县政府
三、培育壮大台资企业。鼓励台资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台资企业申报各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优先认定。园区内从事种植生产的台资企业享受农业生产用电优惠、贷款贴息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扶持政策;支持新建花卉苗木生产设施,由省级专项资金安排补助,标准不超过分项目工程造价的50%,原则上每个单位蕞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对经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台资企业,优先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惠扶持政策。发挥台资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品牌辐射、技术示范中的带动作用,提高台资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能力和集约化发展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林业局、科技局、财政局、台港澳办,漳浦县、南靖县政府
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支持产业园申报其他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示范区(园区)。推动两岸在农机、育种、栽培等农业产品和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对符合条件的入驻企业在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方面,给予优先指导和申报。推动产业园按照五年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支持产业园对标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完善园区设施配套,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集聚,增强园区承载和带动能力,打造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产业园区。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林业局、工信局、台港澳办,漳浦县、南靖县政府
五、推动产业升级延伸。支持台资大企业和高成长领军企业引进相关产业链企业进驻产业园,鼓励支持台资企业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加快台湾农业“五新”引进示范和普及推广,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和产业链延伸。鼓励花卉苗木育种者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认证,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选育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原则上由省级专项资金安排每个草本花卉品种奖励10万元,每个木本花卉品种奖励20万元。协助台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的产品归档福建省农业机械补贴产品目录,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并在我市开展演示推广。统筹部署安排一批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项目,优先支持产业园的企业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工信局、商务局、科技局、财政局、台港澳办,漳浦县、南靖县政府
六、加强产业专业培训。指导产业园开展特色活动,鼓励支持产业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争创国家、省部级、市级先进。组织产业园台资企业参加农业农村厅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处组织的会议培训;邀请产业园台资企业开展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专业培训,同时加强在中央、省、市媒体的宣传报道与信息报送,提升产业园的知名度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漳州市农业农村局 漳州市林业局 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凡本网注明“来源:漳州市人民政府或漳州市各级党政机关”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漳州政府网编辑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漳州政府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