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积极推动老企业、园区转型升级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升级换挡提速?工业普查评级、国企介入、牵线搭桥……实施多种形式的“腾笼换鸟”,是漳州市不少地区转型的先手棋——
成立于1992年的蓝田经济开发区是漳州市蕞“老”的开发区,也是漳州首个省级开发区。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蓝田开发区率先遇到“成长的烦恼”:紧邻市中心,可开发的土地不多……
“开发区,共有一区四园,4万多名员工、近千家企业、264亿元产值。这几年,优质企业沉淀下来,也有一些企业,或经营不善退出市场,或低效用地,闲置厂房。”龙文区副区长、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沈晓辉表示,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盘活存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企业展现应有的活力。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可什么样的“笼”得腾,该换什么样的“鸟”,如何为新动能发展创条件、留空间?
“工业普查”或许是抓手之一。今年初以来,蓝田开发区联合漳州市规划设计院对园区做梳理。“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进行深度调查,侧重对企业的用地、产值、效益、用工等做综合评价,粗略整理出综合评价较好、一般和较差企业,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漳州市规划设计院康超表示,通过深入的调查,对辖区企业的经营状况、纳税情况、受疫情影响程度等有了翔实的头部手资料。调研一次发现不了全部问题,调研组只能来回沟通,细致核对。甚至连厂房的结构、层数、出租情况等详细资料,他们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如今,一张图铺开,全区近千家工业企业的“体检单”都在里面,各制造业行业的效益“成绩单”一目了然。
工业普查评级只是前期工作,找准了症结,就得分类施策。对于成片低效区域,蓝田开发区通过下属国企蓝田开发有限公司成片收储、开发提升。对于零星的低效企业,当地针对每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企一档”“一厂一策”对症下药,进行公开竞拍、权属并购,或引导供需对接。特别是由下属国企以市场化行为公开竞拍取得项目位置好、利用效益高的优质资产,开展二次招商,这几年收购利用了天伦饼干、锦达电子等3个项目,盘活闲置厂房3.8万平方米。
在已经破产的蓝田开发区天伦饼干厂,空置多年的厂房又重新热闹起来。全自动化的智能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吐”出一叠叠纸巾……“国企通过司法拍卖购买厂区,租给我们。厂区大概2.5万平方米,若是自建厂房,大概需要2年时间。如今,我们仅用了2个月就完成厂区装修,迅速开工投产。”恒美丽姿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陈黄婷表示,每平方米10元的租金非常实惠。
“国企介入购买,蕞大难点就是定价的问题。通过司法拍卖,难题迎刃而解了。”蓝田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静宇表示,国企以靶向招商、精准招商的方式“找下家”,确保符合整个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保证招商质量和效益。
此外,蓝田开发区把辖区闲置资产作为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积极寻找优势企业进行股权并购、产权转让,如丹夫集团并购强兴项目,恒丽电子入股德润养老院项目等,盘活闲置厂房9万平方米。
与恒美丽姿不同,丹夫集团是通过股权并购,“接手”一家婴童用品公司。然而,准备转让股份的这家公司专攻婴童产品,股权转让后,丹夫需要变更经营范围,专攻肉制品研发。另外,企业计划将原有的单层厂房改建为7层厂房,将容积率提高到2.0以上,也需重新办理控制性规划。
“股权变更更复杂,涉及债权、担保等。幸亏,蓝田开发区派驻人员仔细指导,我们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从谈判到变更手续的所有流程。”丹夫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忠表示,虽然旧厂区只有17亩,但腾笼换鸟后,可建成2万多平方米厂房,达产后预计年税收达1800万元,实现小地大税收。目前,厂区租户正在进行搬迁前期准备工作,明年3月动工建设,预计2022年可完成生产大楼建设。
通过科学识别模式,蓝田开发区建立厂房信息数据库,共摸排出14万平方米富余厂房,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招商推介会,牵线搭桥对接供需两端。今年来,蓝田开发区共促成新增总投资3.7亿元,盘活富余厂房10万平方米。
“我们公司不久前准备扩张。恰好,蓝田开发区通过工业普查,了解到我们是朝阳企业且没有污染,就牵线搭桥,帮我们联系了旁边有意转让的厂房业主,并且帮我们办理过户手续、指导规划设计等。”新麦食品总经理游锻炼表示,公司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从洽谈到购买的全流程,盘活旧厂房1.6万平方米,现在厂房共有2.7万平方米,生产线条。
“蓝田开发区科技产业园于日前开工,计划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园区以及产业大厦、研发基地、展示中心、创新孵化空间等。而在旧产业园里,低效企业也正在逐步退出市场。通过腾笼换鸟,加速高新产业的发展步伐。”沈晓辉表示,入驻的优质企业不仅在用电、用水、用气方面享受优惠,在土地、财政奖补、金融等方面也享受优待。今年6月,开发区启动全员挂钩服务企业模式,“五星管家”成团上线,实行表单化、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管理,着力破解惠企政策、土地报批等各项问题,让企业安枕无忧、安心发展。截至目前,2020年蓝田开发区共有腾笼换鸟项目14个,总投资约6亿元,以“零增地”实现15亿元以上的年产值效益。
在芗城区,闽光带钢厂原本是一片闲置厂房。芗城区的干部通过牵线余次走进漳州闽光公司,解决道路、用电、用水、用气等问题。
在龙海,当地出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在聚焦修订完善产业园区规划、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园区设施三年提升行动等3个方面,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全程参与产业集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专项债券,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各个产业集中区的公用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提升,开展老产业园区提升行动。
在长泰,针对土地存量不足的问题,长泰经济开发区对闲置与低效用地逐一登记造册,采取“收、调、转、合、扩”等创新举措,进行重组、嫁接,蕞大限度盘活存量资源。近3年来,全区共盘活闲置土地2033.65亩、空置厂房44.9万平方米,引进22家工业项目落地开发,达到挖潜再利用、零地再招商的效果。
关键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