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改耕”农地粮用
“台面平整、水源充足、水稻长势良好,有一块边角地没有种植到位要整改,田坎宽度超过1米面积要扣除,整改到位后,可以通过验收。”在平和县南胜镇法华村的“园地改为耕地”项目现场,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和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逐项验收着新增耕地--水稻田。
平和是蜜柚种植大县,种植蜜柚是农民的一项主业,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印发后,平和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园地改为耕地专项行动,退果还田,退果还粮。2021年底至今,平和县共立项5751亩,已验收“园改耕”项目新增耕地面积1060亩。平和县自然资源局耕保股负责人介绍说。
“园改耕”项目不仅可以解决‘非粮化’问题,增加耕地面积,还能实现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有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农户除了领取果树赔偿款、收取耕地流转的租金,还可以到承包土地的农村合作社打工,村民都很支持‘园改耕’项目。”南胜镇党委书记赖进杰告诉记者,南胜镇“园改耕”项目目前已完成验收新增耕地面积109.353亩,第二批100多亩也正在加紧施工,争取8月种上晚稻。表示,“上半年种植的水稻已经抽穗了,等这季水稻收成之后,我们就会轮种蔬菜,增加收入。”
平和县作为全市“园改耕”的试点县,去年12月以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叶敏、分管厅领导带领相关处室多次到平和现场指导,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先后19次赴平和五寨、国强、九峰、山格、霞寨、芦溪、南胜、坂仔等乡镇“园改耕”项目现场,做好政策解读,并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全力推动“园改耕”项目,助力平和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耕地保护中心耕地保护和村镇规划科 平和县自然资源局)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