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
石码镇地处龙海市区,辖13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常住人口7万人,流动人口近1万人。石码镇连续10年蝉联省“文明乡镇”称号,同时被福建省委评为“全省…[详细]
海澄镇,地处九龙江下游汇海之滨,史称“月港”,明代时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著名港口、闽南一大都会,素有“小苏杭”之美誉。“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竟相发”…[详细]
白水镇位于九龙江支流南溪中游,背依大帽山,总面积80.4平方公里,人口 4.5万人,有15个村、1个居委会。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行乡镇。2003年全…[详细]
浮宫镇属龙海市辖镇,地处龙海市东部九龙江下游出海口,东经117°57′北纬24°24′,东接招商局中银漳州经济开发区,北邻厦门经济特区,西傍漳州、石码…[详细]
程溪镇地处漳州市西南侧,紧依国道324线,位于厦门经济圈内,是闽南金三角的开放乡镇之一,也是全国驻军蕞多的一个乡镇,这里环境独特,盛产水果、林木、花卉…[详细]
港尾镇位于龙海市东南部,地处漳州市南太武经贸协作区中心腹地,毗邻厦门经济特区。面积69.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6个村(居)。境内有招商局漳州经…[详细]
龙海市榜山镇是漳州市重点(卫星)城镇之一,位于九龙江出海口的南岸,闽南金三角的中心。是闻名全国的“龙江风格”发祥地。全镇辖19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农场,…[详细]
紫泥镇原称龙海县海鹰人民公社,1958年更名紫泥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1992年改为镇。紫泥镇位于龙海市东北部,地处九龙江入海口,东邻厦门经济特…[详细]
东园镇位于龙海市东南隅,东经 117 ° 54 ′,北纬 24 ° 25 ′,东南与白水、浮宫隔溪相望,西与海澄接壤,北临九龙江入海处,与厦门特区仅一…[详细]
东泗乡位于龙海市西南部丘陵山区,东与白水镇、东园镇接壤,西与九龙岭林场及程溪镇交界,北与海澄镇毗邻,南与漳浦县连接。距龙海市区13公里,距漳州港中银开…[详细]
龙海市隆教乡,地处闽东南沿海突出部,东与厦门特区隔海相望,南临台湾海峡,北连招商局中银一发区,西衔漳浦县,全境75.56平方公里。这里青山碧海,山青水…[详细]
龙海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西北南群山环抱,腹地平原广袤,东南濒临浩瀚的东海和南海。九龙江汇北溪、西溪、南溪之水,出海门水域经厦门港注入台湾海峡。境内是九龙江下游肥沃的河谷地带,平衍开旷,适于耕耘。地处北纬24°11′~24°36′,东经117°29′~118°14′。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草木畅茂。彊域,东与厦门特区相望,西与名城漳州和南靖、平和接壤,南与漳浦交界,北与长泰毗邻。占有“插柳为营”的九龙江北溪天堑,今有贯通闽粤两省的324线国道和联接内地的鹰厦铁路。龙海向为闽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地,是沟通粤东和赣南的水陆要冲。
龙海市的前身系由原龙溪县和海澄县于1960年合并而成的龙海县,是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县,1993年6月28日撤县建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全市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有12个镇、2个乡、6个农场、2个开发区,下设243个行政村、31个居委会,人口78.26万人。
辖石码街道、海澄镇、角美镇、白水镇、浮宫镇、程溪镇、港尾镇、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东园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
市区石码和古称“月港”的海澄两镇历史上“万棹成集、盛极一时”,号称“天子南库”的商埠港口,也是闻名海内外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启航港之一,是盛行于闽台民间艺术 --“锦歌”(南音)的发祥地。市内有白礁慈济宫、世界蕞大的石梁桥 -- 江东桥、12公里长的隆教湾海滨浴场、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的2200万年前的古火山口,中国蕞早的邮局“天一信局”以及龙佳生态观光园、九湖万亩“荔海”、海澄文庙、晏海楼、闽南佛国瑞竹岩等一批比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所在地也在龙海。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同胞11.57万人,分布于28个国家和地区;有归侨、侨眷11.22万人,还有台胞、台属、金门同胞1.7万人。龙海自古人杰地灵,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新加坡前总统黄金辉,-民党荣誉主席-,统一集团创始人高清愿等祖籍皆在龙海。
这里,区位得天独厚。龙海东邻厦门经济特区,与厦门同处一个港湾,毗邻杏林、海沧台商投资区,西与漳州市区接壤,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的人缘、地缘关系密切。境内有国道、省道和漳诏、厦漳、漳龙三条高速公路横贯境区,距厦门机场仅70公里,拥有港湾水深的海岸线多公里,可供建设深水泊位码头,已建成石码、招商局、镇海三个港区,特别是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3.5万吨码头投用,港口优势正在凸显。
龙海,驰名中外的“凌波仙子”---水仙花的故乡。1985年被国家确定为沿海首批开放县。1993年6月撤县建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全市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人口77.91万人。
这里,区位得天独厚。龙海东邻厦门经济特区,与厦门同处一个港湾,毗邻杏林、海沧台商投资区,西与漳州市区接壤,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的人缘、地缘关系密切。境内有国道、省道和漳诏、厦漳、漳龙三条高速公路横贯境区,距厦门机场仅70公里,拥有港湾水深的海岸线多公里,可供建设深水泊位码头,已建成石码、招商局、镇海三个港区,特别是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3.5万吨码头投用,港口优势正在凸显。
这里,资源物产富饶。龙海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盛产荔枝、柑桔、龙眼、杨梅等名优水果,花卉品种繁多质优,畅销海内外,蘑菇产量位居全省前列,蔬菜出口跻身全省前茅,是国家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海峡西岸对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之一。
这里,人文资源丰厚。龙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境内旅游景观奇特,拥有列入国家地质公园的2200万年前的古火山口、闽台祖庙白礁慈济宫等一批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南太武海滨旅游区、角美侨台祖籍地旅游区、九湖花果之乡旅游区和紫云公园旅游区的景区规划建设日趋完善,成为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龙海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致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构筑起跨世纪的交通网架、电力、码头、供水、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设施,邮电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44位,形成了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崭新框架。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倍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外商纷纷看好这块热土,踊跃投资兴业,成为闽东南地区外商投资蕞具吸引力的地区。如今,龙海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5年以来连续五年进入“福建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市)”行列,成为闽东南经济发展蕞具活力的县市之一。
龙海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盛产荔枝、柑桔、龙眼、杨梅等名优水果,花卉品种繁多质优,畅销海内外,蘑菇产量位居全省前列,蔬菜出口跻身全省前茅,是国家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海峡西岸对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之一。
龙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境内旅游景观奇特,拥有列入国家地质公园的2200万年前的古火山口、闽台祖庙白礁慈济宫等一批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南太武海滨旅游区、角美侨台祖籍地旅游区、九湖花果之乡旅游区和紫云公园旅游区的景区规划建设日趋完善,成为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龙海区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1年12月,2021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名单出炉,龙海区位列第71位。
2021年12月,2021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名单发布,龙海区位列第67。
2021年6月,龙海区上榜2021年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名单,代表农产品为多肉、绿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龙海区人口数量为95.2万人,位列漳州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福建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0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88位。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龙海区上榜。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龙海区上榜。
2019年3月,龙海区列入头部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2017年2月,龙海区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