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奋力夺取双胜利
连日来,平和县一手抓春耕生产,抢抓时节不误农时,一手抓治水工作,紧盯目标任务,科学精准治水。
4月15日,平和县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现场会在五寨乡召开,县委书记蔡绿璇、县长黄永健等县领导参加活动。
当天,在五寨乡五农社区的田野上,插秧机轰鸣作业,三三两两的农民朋友忙碌在各块田地里,构成了一幅抢抓时节忙春播的画面。与会人员边走边看,感受着农民朋友们播撒新一年希望的动人场景。随后,与会人员又参观了农资农机展示、侯门村百亩毛豆种植基地,了解五寨乡农业发展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蔡绿璇强调,要提升站位,深化认识,始终牢记“稳住农业基本盘”,始终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始终牢记增产增收这一“民生之基”,始终牢记绿色发展这一“长久之道”;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持续推进农业发展高质量,稳住耕地“基本盘”,推进种植“多样化”,提高生产“技术值”,落实惠农“政策包”,筑牢产业“防火墙”;要强化组织、狠抓落实,坚决完成农业生产任务单,工作责任再压实、宣传引导再提效、指导督导再精准,确保春耕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蔡绿璇要求,要抓好经济运行、生态环保、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打击电信和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黄永健在会上部署要求,要抓贯彻、促落实,迅速传达会议精神,统筹做好春季农业生产、种植结构调整、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等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要抓宣传、优指导,紧紧围绕花山溪综合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宣传,强化服务指导,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抓统筹、保稳定,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做到快速反应,及时行动。
平和县坂仔镇是花山溪流经的乡镇之一,连日来,坂仔镇紧盯目标任务、科学精准治水,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发动群众参与其中,在水土流失治理、农业结构调整、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生态果园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推进花山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4月15日,在坂仔镇和平村、宝南村,镇统战委员林光辉正带领包村领导、村干部以及第三方工作人员在小流域沿线进行现场勘察踩点,测量河道宽度,为花山溪小流域及干流沿线设置******坝做准备,进一步加强流域断面水质整治。
“目前我们镇已在联建、五星村小流域,犁仔坑水库小流域,东坑村小流域等三条小流域建设完成了4处******坝。”林光辉说,下一步,他们将会继续增派人手,加班加点完成全镇的******坝建设,切实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在该流域下游东风村,笔者看到小流域的水通过******坝层层过滤后,还要再经过一道净水设备净化后,再流入花山溪。入花山溪河口处,一座由四口长方形池子连成的氧化塘项目已开始运行,氧化池里设置了几排活性炭用于吸附过滤杂质,“小流域的水流到这里,再经过氧化塘的处理使水质达到标准,蕞后流入花山溪,保证花山溪水质得到有效提升。”坂仔镇环保站站长张毅森介绍。据悉,东风村氧化塘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建设规模600立方米,日处理能力3000立方米。
除了小流域水质治理,坂仔镇还从源头上抓好水环境治理。在仁山村,一座原来种满蜜柚的山头已经完成了去青工作,山坡上露出层层梯坎,只剩下干枯的蜜柚根叶和杂草。“这片地一共120亩,下一步林业部门将会在此开展还林工作。”坂仔镇林业站站长林连泉表示。
在仁山村、山边村,坂仔镇建设了3000亩的生态果园示范片,该示范片位于平和县自来水取水口上游6公里处,属于二级保护区范围。“我们的生态果园示范片采取了七项综合治理措施,即推广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果园留草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高挂微喷施肥技术,推行化肥减量化措施,建设果园******沟及氧化塘处理池,进行土壤酸化改良与修复,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污染,提升改善花山溪流域水质。”坂仔镇党委副书记吴炎清说。
近日,为进一步推进花山溪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平和县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再次组织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化肥抽检,实现全县辖区化肥抽检全覆盖和化肥抽检品牌的全覆盖。
当天上午,在简短部署安排后,由50名执法人员组成的10支抽检队伍,迅速行动,与原有的5支抽检队伍一起奔赴各乡镇开展化肥全覆盖抽检。在农资店,笔者见到执法人员使用专业工具对化肥进行取样,详细登记产品信息,保证对化肥抽检品牌的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县15支抽检队伍已抽检化肥900多批次,已出的62批次化肥检测报告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经过近阶段的攻坚,平和县农资监管成效明显,农资市场进一步得到净化。
诏安工业园区建立“任务引领、清单到人、措施到点、督查到位”工作机制,探索不见面招商,践行多渠道招商,开展针对性招商,不断拓展项目招商新成效。
今年以来,诏安工业园区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和“七比一看”竞赛任务清单,坚持“戴着口罩抓发展”,建立“任务引领、清单到人、措施到点、督查到位”工作机制,稳步推进项目招商。1-3月工业园区新签约投资项目7个,占全年任务的31.82%,协议总投资9.57亿元,其中,“诏商回归”项目3个,重大项目3个。引进外商投资企业2家,投资额达到5200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60.46%。新开工报送项目数7个,完成全年任务的70%;新竣工报送项目数9个,完成全年任务的90%。
新成效的取得得力于诏安工业园区在疫情影响下的多种招商引资模式,探索不见面招商,践行多渠道招商,开展针对性招商,不断拓展项目招商新成效。
强化数字招商,推出“快递招商”“线上亲商”新模式,成立线上招商服务专班,无缝对接初步考察、意向性、拟签约等各类型的招商服务对象,力促在谈项目不丢单、签约项目促落地,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借助诏安县驻厦门、泉州、深圳的招商小分队,开展小分队招商。深化“诏商回归”工程,用好用活“诏商回归”相关政策,积极发挥乡镇商会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度融入闽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高质量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
针对园区外商投资数量和质量均不高的情况,寻找破解引进外资难的解题方法。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方位展示园区产业发展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同时,通过在外诏商以及在诏商企联谊等平台,积极寻找外商人脉,取得了外商投资签约的新突破。
近日,诏安县招商引资再传喜讯,又有两个项目签约落户工业园区。4月15日,诏安工业园区与漳州福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同一天,漳州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产饲料生产项目也通过邮件签约的形式与诏安工业园区签订了投资协议。
据悉,这两个新签约项目均选址落户诏安工业园区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其中,漳州福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型钢结构的生产、加工,铝合金中小游艇制造,装配式钢结构、桥梁、工程机械配件制造等。此次签约,计划新建年产5万吨的新型钢结构及新能源铝合金游艇研发制造项目,总投资为1.9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61.6亩,拟规划设计建设3万平方米的厂房、仓库及综合楼等。
漳州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产饲料生产项目为外资项目,占地面积约110亩,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约4000万美元),注册资本1.9亿元人民币(约3000万美元),主要经营范围为水产饲料、水产添加剂的加工与销售等,计划建设厂房、仓库及其他配套设施,引进水产饲料生产设备等。
“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时下正是桑葚成熟的季节,在建设乡水头村的果林内,绿叶掩映间,一串串红紫色的桑葚果穗挂满枝头,果农穿梭在桑田间,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子。
恰时春光和暖,桑葚采摘园里偶有三五成群的游客手提篮筐,体验采摘乐趣。“这里的桑果绵软多汁,口感特别好,这几年每逢春天我都会来打卡。”正在桑葚园内采摘桑果的沈女士说。
“桑葚从头到脚都是宝,桑葚果可榨汁,桑叶可以拿来制作茶叶、做菜,就连根也能够拿来泡酒、做药引。村里种植的桑葚个头较大、果肉饱满、清甜多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桑葚种植大户黄解城说。
据了解,水头村种植的桑树主要有两个品种。一种是本地桑,成熟桑果呈紫黑色,圆润饱满,汁液丰富,酸甜适口,可供鲜食、泡酒;另一种则是台湾长果桑,果穗细长似毛毛虫,成熟的果实长约8-14厘米,呈红色、紫红色居多,鲜甜爽口,果香浓郁,口感、甜度都挺清新。因成熟桑果采摘期在30天左右,保鲜期短,鲜果一般是当天采摘当天食用,由此销售方式以下单预订居多,也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除了采摘鲜果以外,建设乡还引导种植户尝试新路子,开发桑葚深加工产品。如今,桑果干、桑葚茶、桑果酒等多种衍生品已经由电商物流销售到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一树多用”。据了解,去年桑葚茶产量在6000斤左右,每斤桑葚茶可卖到150元。
今年以来,建设乡聚焦发展定位,以“一村一品”模式作为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扶持壮大绿色生态农业的重要手段,引导农民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桑葚是水头村“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该村通过大户带动、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的途径,不断改良桑葚的品种和结构,逐步形成桑树种植、采摘体验和深加工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小小桑葚,拓宽了村民就近就业渠道,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该村桑葚种植面积近25亩,今年预计收入在120万元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